西平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 2016-02-15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121日在西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申保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七大系统工程4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保障,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增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快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7.9亿元,较上年增长9.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91.6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4亿元,增长14%,净增8000多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72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10元,增长9.8%;各项存款余额197.8亿元,增长19.7%;各项贷款余额80.1亿元,增长24.4%,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

(二)坚持招大引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围绕“一变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目标,以招大引强为主线,以产业招商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项目建设在质和量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在建项目133个,总投资17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4个,亿元以上项目38个。分四批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96.1亿元。26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51.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利用省外资金2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洽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205.7亿元。同时,我们成功承办了西平·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论坛、2015河南服装大会暨互联网+中国服装智造论坛、中国国际畜牧机械产业联盟论坛,与多个服装协会、多家知名服装企业和畜禽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我县服装产业、畜禽养殖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共建的嫘祖服装新城产业规划已基本完成,区内道路正在规划建设,领秀·梦舒雅、罗莉春天等企业即将入驻,“中部米兰·智尚工园”一期工程开始运作。

(三)坚持建管并重,城乡建设明显加快。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城市目标,强化基础,完善功能,严格管理,提升品位,充分发挥城镇化“牵一发动全身”作用,城乡建设与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投资3亿元,对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1条道路进行了新修、改扩建。京港澳高速西平段改扩建项目已完成。金凤大道下穿铁路桥涵、107国道西平段升级改造、“两河”生态工程、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态园、宝严寺公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400套。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新增绿地面积10.1公顷、附属绿地面积8.4公顷,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复查验收。深入开展“双违”整治和“三城联创”活动,全县用地和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乡村环境整治有序、乡村道路平坦直阔,令人耳目一新。

(四)坚持多措并举,工业经济稳中有升。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机遇,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发展瓶颈,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10.7%;工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增长9%。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6亿元,增长45%;税收1.1亿元,增长29%;从业人员2.4万人,增长38%,有望实现晋位省“一星”产业集聚区目标;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楼和农产品检测检验技术培训中心投入使用。光电产业园已入驻企业9家,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建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家,金凤牧业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并申报了“省长质量奖”。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金凤牧业、新益面粉分别在“新三板”、“新四板”实现挂牌,卫平门业、华业陶瓷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坚持稳粮增收,农业基础更加巩固。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引领,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重点,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94.5万吨,实现“十二”连增。高标准粮田建设有序推进。投资2.1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17.2万亩。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投资3611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资4610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林业生产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规模养殖场53家,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持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38家、家庭农场255家,流转土地44万亩,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完成了11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实现了6020人脱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全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现场会、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场会、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等先后在西平召开。

(六)坚持规划引导,第三产业繁荣发展。依托我县传统优势,把第三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投资26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商业街区、投资20亿元的建业城市综合体、投资10亿元的鹏祥商业中心、投资4亿元的国际商贸城二期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开展“西平十大名吃”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西平餐饮业的档次和形象。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成效明显。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426家,个体工商户达1.4万户。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全县通过电子商务认定企业达16家,金凤牧业、华兴牧业分别被定为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极库网、新华书店云书网电子商务平台已投入使用,专探水泉汪诞生了全市第一个“淘宝村”,农民在互联网上销售渔网、渔具,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500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0万元。

(七)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突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运输执法、科技工信、卫生计生、工商质监、产业集聚区和柏城办事处套合、电台电视台合并等改革任务。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政策,完成了公车制度改革任务。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县农信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新《预算法》得到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确定的147项前置改后置审批项目和“三证合一”改革全部落实到位。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八)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十件惠民实事顺利完成。全县民生支出达到2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教育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2亿元的县第四中学、投资8000万元的华夏实验小学、投资5000万元的西平高中新校区已投入使用,投资2亿元的县第六中学、投资1.5亿元的县第八中学正在建设,改建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93所。在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我县青少年竞技组、全民健身组荣获一等奖,学生组荣获二等奖。卫生计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县医院外科病房楼、县卫生监督所和120急救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盆尧、吕店、出山、重渠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12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完成;平安骨科等医养结合型医院蓬勃兴起;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实施“乡村畅通工程”,建设乡村公路49.7公里。城市公交开通运营,市民出行更加方便。电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500千伏嫘祖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7万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2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91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06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改建3所敬老院。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3个乡镇开通了智能广播网;在全市率先创办了手机报,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救火英雄李到信荣登“中国好人榜”;县纪委、文广新局联合拍摄的公益广告《爸爸去哪儿》,被省纪委评为一等奖;董桥遗址保护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10家燃煤锅炉拆改任务;小洪河、淤泥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向好。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我县成功列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顺利完成了第五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宝严寺社区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称号。创新社会管理,实施“天眼工程”,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接、解、结”三字工作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与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统计、物价、人事、民族、宗教、人防、通讯、老龄、史志、老科协、关心下一代、炎黄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坚持转变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不严不实”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积极向上的新风正气已经形成。全面梳理权力清单,切实扩大了政务公开范围,提升了政府执行力。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连续八年荣获“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县”称号。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基层基础四项机制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共承办市、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43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

2015年各项工作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也标志着我县“十二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紧紧围绕“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目标,积极应对、科学决策,克难攻坚、团结拼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西平经济社会进入了蓄势勃发的崭新阶段。

——这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由103.1亿元增加到187.9亿元,净增84.8亿元,年均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4亿元增加到6.9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50.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9亿元增加到119.1亿元,净增57.2亿元,年均增长14%。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由68%提高到73.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二一三”优化为“三二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高7.8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省、市级研发中心16家。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五年,是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五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由83.9万吨增加到94.5万吨,净增10.6万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全县新打机井4630眼,新建农桥3593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73亿元,通车里程增加到157.2公里,新建、改建县乡公路206公里,通村公路139.9公里。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变、西平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0.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倍。城区面积增加到30平方公里,吸纳人口近30万人。环城乡实现撤乡设柏苑办事处。全县林地面积达3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3%。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园林城复查验收。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五年。民生投入明显加大,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超过92亿元。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人,实现了4.5万人脱贫。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22.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12.8%。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各位代表!

“十二五”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夯实了西平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基础,鼓舞了社会各界的士气,坚定了全县上下的信心。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项目支撑弱、民生欠账多;“一产不强、二产不大、三产不优”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创新驱动能力弱,经济发展传统优势减弱而新的支撑力量尚未形成,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城镇化水平低,统筹城乡平衡发展任务艰巨;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此,我们一定自我加压,敢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我们既迎来全面深化改革、产业加快转移、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发展等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转型发展困难、隐形风险逐步显现、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正视挑战、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四个西平”建设,不断开创西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着力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协调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厚植发展优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共享,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四个西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扩大,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生态宜居环境基本形成。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作推进上将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富裕西平。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实施“产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战略,做优农业、做大工业、做强服务业、培育新业态,着力构建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产业、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并重,在加快“产业三区”发展中提升实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加快形成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西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原则,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生态宜居环境。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厚植发展优势。坚持以扩大开放“一举求多效”,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战略,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引外联、多元融资、综合施策,形成竞争发展新优势。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实现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2016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2016年是我县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总体来看,今年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中央、省、市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上延续疲弱复苏态势;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部分领域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县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红利将加快释放;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和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为争取项目资金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谋事、主动干事、努力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此,我们既要提高认识、防范风险,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局面、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招商引资,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开放招商工作取得新成效。力争全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1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加大招商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突出招大引强、招专引精,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服装、机械电子制造等主导产业,瞄准国内500强、央企及行业知名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同时,开展延链补链和产业配套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更加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落地招商和环境招商,不断提升招商水平。着力打造专业招商团队,在深圳、中山、郑州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围绕主导产业驻地招商,全年举办专题招商活动不少于3次。积极争取项目。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支持的领域和投资重点,结合我县实际,高起点谋划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对接,争取上级支持,为我县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设进度。继续实行项目建设联审联批、模拟审批、周例会制度,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重点加快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西平畜牧机械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嫘祖服装新城等园区建设,对已签约项目加大督导协调,规范项目落地程序,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实现引进项目数量有新突破、质量有新提升、效益有新提高。

(二)强化城乡统筹,持续提升城乡建设综合水平。以“四城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着力推动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突出规划引领控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照明、市容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充分发挥规委会作用,项目按规划审批,城市按规划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快新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完成新区道路建设,规划建设新区广场、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两河”生态工程、西平生态园建设和廊道建设,推广种植海棠花,打造“海棠为主、樱花为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海新城”,让市民享受更加愉悦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快推进特色商业区内红星美凯龙商业街区、鹏祥商业中心、国际商贸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出形象、成规模。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107国道西平段升级改造工程、金凤大道下穿铁路桥涵、东环路建设,形成城市外环路网;加快推进柏亭大道、柏苑大道、凤鸣路、紫荆路等10条道路建设;加紧实施解放路北段、未来大道、健康路打通及片区改造项目;实施柏国大道上跨铁路立交桥、柏苑大道下穿铁路桥涵项目。加快宝严寺公园建设,对城区龙泉花园、棠溪游园等17个游园绿地全部进行升级改造,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对重点城建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力争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5亿元以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为目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畅通“五大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网络、细化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完善农民进城购房等政策,促进农民有序实现市民化。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产业支撑。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产业集聚,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牢固树立产业强县理念,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途径,做大做强工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按照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要求,夯实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提高担保服务能力,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服装、机械电子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推进“中部米兰·智尚工园”建设,力争入驻服装企业100家,努力将西平打造成为承接国内外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西平畜牧机械产业园和光电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力争使畜禽养殖设备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同时,继续抓好传统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2项;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省级家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助力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税负环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创造金融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同时,引导企业强化综合成本管控,通过内部挖潜降本节费,提高盈利能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搞好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用工等服务工作,形成服务企业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种阻工、闹事、强揽工程等行为,保障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专心经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四)强化农业发展,持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核心,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11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93万吨以上。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绿色和品牌农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强农业生态治理,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和乡、五沟营镇、柏苑办事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旱涝保收田63万亩,新建水利示范园区5万亩,新打机井1600眼,维修、新建桥涵1280座。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规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组建联合社5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新建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有效减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继续抓好重渠、盆尧、芦庙等乡镇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积极推进和引导生态循环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环境优美、建设有序、管理规范、文明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三无一规范”整治任务,创建69个省级达标村、28个省级示范村,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强化服务业发展,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主动承接转移,促进集聚、打造品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新优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平台,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转型。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开展电商物流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扶持水泉汪等“淘宝村”加快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坚持线上、线下配套发展,着力推进我县粮食、快递等优势产业物流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企业、标准农家店、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构建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流通网络现代化水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住房消费、加快消化库存。实施好新购商品房购房补贴政策,加大公积金归集扩面力度,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常住人口纳入覆盖范围,有效促进农民进城购房。坚持分类调控、精准调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防控商业地产风险。积极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加快解放路和健康路片区、花马刘社区、王店社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酒店冶铁遗址保护工程建设。积极筹建董桥遗址博物馆。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和“大岈旅游区”建设为契机,做好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嫘祖文化苑、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拓展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为实体经济提供信用信贷支持。规划建设“金融一条街”。完善法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六)强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发展的活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发扬滚石上山的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再精简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工作。不断改进政府服务方式,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明晰各类事业单位职能定位,解决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遗留问题;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规范和加强各类事业单位管理。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扩围和消费税、资源税费改革,积极探索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财政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抓好不动产登记、户籍制度、巡防体制、供销社、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改革。

(七)强化民生改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精准扶贫。按照“六精准”要求,进一步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帮扶措施,切实做好扶贫开发示范村建设工作,实现17个贫困村、8373人脱贫。更加注重就业创业。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00人。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兜底制度,健全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机制。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群众参保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1-2所公办养老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学校改造,完善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第六中学、第八中学和县直第三幼儿园建设,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积极推行分级分段诊疗、按病种路径付费模式;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兴建医疗机构,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加强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填补我县综合性文化场馆建设的空白。全面完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实施有线数字电视“三网融合”,努力实现重要节目现场直播。加快城东220千伏、康李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县地震监测站建设。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快推进20个示范性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规划建设2处公益性公墓。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坚持发展、保护两手抓,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等工程,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碧、地更绿、山更青。巩固林业创建成果,重点加快推进境内107国道、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345国道生态廊道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完成吕店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开通运行第二空气自动监测站。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计划,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清新整洁、舒心愉悦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注重社会治理。以维护社会安全有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努力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着重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整治,推进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深化平安西平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审计监督,努力做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西平驻军、武警、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崇尚实干、注重实效,着力打造法治、高效、阳光、廉洁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服务执法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依法行政考核,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和网上办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纠正“四风”,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持续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购买公共服务等各项制度,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保持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廉政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永葆清廉本色。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把有限财力投入到保障发展、改善民生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让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

各位代表!

站在新的起点,描绘新的蓝图,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肩负起全县人民的重托,凝聚起全县人民的力量,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务实重干,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词语解释

1.“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三证合一”改革:指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3.信访工作“接、解、结”工作法:“接”即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日制度;“解”即解决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结”即要做到把上访群众当亲人,结对帮扶,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打开群众的心结。

    4.“四个西平”:即建设富裕西平、平安西平、文明西平、美丽西平。

5.“产业三区”:指把建设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西平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科学载体。

6.“四城联创”: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7.“四项重点工作”: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农村道路综合整治工作、美丽乡镇建设工作。

8.“三无一规范”:即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堆放规范有序。

9.“六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02 16: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