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移风易俗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来源: 西平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4-04-23 浏览次数:

  时下,走进西平县任何一个村庄,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清新净爽的空气,更有沁人心脾的乡风。小广场变身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筑牢群众精神“小粮仓”,一道道“文化大戏”接连上演,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西平县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开展工作,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如今,文明新风沐浴下的西平大地,乡风净、民风淳、思想齐、干劲足,社会风气趋向良好,乡村振兴汇聚文明力量。

“宣”出时代好风气

  “孝敬在平时,丧葬重节俭。如今通过宣传移风易俗,村里的变化很大,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不大操大办了。我母亲去世,原定的20桌酒席最后缩减到9桌,而且每桌都是大锅菜,省事儿又省钱。”西平县柏亭街道范楼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卫东说。

  为营造文明新风建设浓厚氛围,激发群众参与文明新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区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节俭办事,压缩红白事的项目和规模。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他从自身做起,示范带动,群众纷纷效仿。现在,红白事待客的满桌菜已变成大盆菜,从前的高档烟已换成低廉的本地烟;生日宴、满月酒也只有亲属参加,不再兴师动众,可办可不办的酒席基本不办。

  当下,西平各村、社区积极提倡婚嫁不要彩礼,老人厚养薄葬,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尚及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号召村民以实际行动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前我们举办婚礼,没有四五万根本下不来,现在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帮忙操持,几千块钱就体体面面办完了,省钱省心又省力。”西平县专探乡工作人员赵某感慨地说。

  为破解村民红白事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专探乡以红白理事会为监管,提倡红白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赵寺村新建了村民大食堂,作为村民红白事宴请宾客、举行各项活动的场所,凡村民家中有重要活动,告知村委红白理事会,就会有专人来提供建议,杜绝了大操大办的传统风俗。党员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红白喜事不再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不仅减轻了乡亲们的人情负担,也进一步倡导了淳朴文明的新风尚。

  如今的西平,随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文明新风劲吹,美丽乡村如画。

“日间照料”暖人心

  “我无儿无女,每天都在日间照料中心吃住,每顿都有好几个菜,还餐餐不重样、顿顿变花样。”柏城街道东关社区 80高龄的崔保老人说,“老伴儿走了20年了, 没想到老了,我一个孤寡老头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这是赶上了好时代,托共产党的福啊!”

  与崔保老人一样,柏城街道东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60余名老人,他们每天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有说有笑。

  东关社区60岁以上老人852人,80岁以上老人235人,90岁至99岁老人30人、百岁老人1人。以往,老人们的生活难以保障,孤独的状态令人担忧,更让在外打拼的子女牵肠挂肚。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权景兰说,今年,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日间照料中心与红白事集中办理有机融合,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人们每天来了可以打扑克、下象棋,为子女外出务工、发展自己的事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为村里老人开展健康养生知识讲座,教他们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村里老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在西平,像柏城街道东关社区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15个。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为村里老人的“第二个家”,不但丰富了村里老人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良好家风代代传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移风易俗的“新鲜事儿”正在西平各地不断上演。

  满村文明风,镇镇皆新景。在杨庄乡小庄村,约80平米的“二十四孝文化”宣传墙、董坑村80平米的移风易俗漫画栏,深入人心、引人入胜。

  盆尧镇陈老庄村康凤兰家中,厅堂墙壁的一组家风家训引人瞩目,“实干兴家、勤俭持家,向上向善、爱国爱家”,短短十六个大字,彰显着良好的家风家教。康凤兰团结邻里、待人和善,先后被评为“西平县最美家庭”“西平县最美庭院”“河南省美丽庭院”“盆尧镇十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称号。和康凤兰聊天更是如沐春风,她爱说爱笑,在自家庭院种上花花草草,卫生打扫得一尘不染。“我和俺儿媳妇从来没吵过架,没红过脸!”康凤兰自豪地说,脸上溢满幸福。

  在西平,你随意走进一个村庄,映入眼帘的都是丰富多样的文明墙绘,村头巷尾每一处都能看到群众喜闻乐见、弘扬文明、传递良好家风的文化墙。村头的老人们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着家常,那场面温馨而美好。

  近年,西平县在加大村规民约建设的同时,还持续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四香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等文明评选活动,强力推进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文明行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道德新风,为村民创建清洁、秀美、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百岁老人有贤媳

  百善孝为先,婆婆也是妈。像往常一样,西平县出山镇韩堂村村民焦合群和爱人文大妮又推着109岁的老母亲韩丛出来遛弯晒太阳。令人称赞的是,老人除了有点耳背,还能谈笑风生。“俺妈慈祥得很,从来没骂过我们。我把饭端到她跟前时,她也尽量自己吃,不麻烦我们”。文大妮生性腼腆,不善言辞。但从邻居口中得知,老人如此长寿,缘于心情豁达,更因为摊上了一个好媳妇。

  “文大妮把她婆婆照顾得太好了。不管田间地头有多忙,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婆婆渴不渴,饿不饿。特别是现在婆婆韩丛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吃喝拉撒都是文大妮悉心照看。”村里焦振卿老人对文大妮赞不绝口。

  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的刘大花也是这样一位人皆称颂的好媳妇。71岁高龄的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百岁婆婆,让老人在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庭中安享晚年。

  刘大花说,婆婆一生育有7个子女,因公公去世较早,都是婆婆一手带大的,自20岁嫁入张家以来,和婆婆相依为命50多年了,可能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婆婆也把自己当亲闺女看待。

  “俺妈太不容易了!年轻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白天挣公分,晚上纺棉花。”老人的二儿子张力说,母亲年轻时吃尽苦头,90岁还下地干活。俺嫂子和弟媳妇们都十分孝顺,对俺妈都是悉心照顾,从来不惹她老人家生气,特别是俺嫂子,对俺妈穿衣喂饭洗衣洗澡从没怨言。

  在西平,好儿媳屡见不鲜,好婆婆也层出不穷。“家和万事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关爱包容在众多家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平好人数不清

  西平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张子正,西平县应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牵头举办各类公益讲座数百场,2万人次受益,心理咨询近千人次,挽救问题青少年百余人,使无数个家庭从支离破碎走向幸福美满。张子正率心理专家团队往返遂平、确山、漯河等市县心理服务机构,实地开展心理咨询10余场,深受社会一致好评。

  乐善好施的他,对待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员,从扶心做起,引导他们振奋精神、自力更生,激发脱贫的内在动力。近年,他先后资助7名困难学生,累计资助资金12万元。与该县文明办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心理服务志愿行”文明实践“三个一百”活动,即“走进一百所学校、援助一百个孩子、拯救一百个家庭”。2022年上半年被评为“河南好人”称号。

  “白求恩”式大夫孙玉枝,是西平县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她不仅一次次妙手回春,挽救患者生命,还曾多次无偿地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孙玉枝了解到一位病妇因儿子患了尿毒症捐出了一侧肾脏,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她便为其支付住院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查房时发现当地山区一位患者身上的衣物破旧,她便从自己家中将自己的几套内外衣物和几双鞋子送给了患者。深夜,孙玉枝从病房巡诊回到家里刚躺下,一位产妇前置胎盘大出血,她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到医院组织手术,保住了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2021年孙玉枝被授予“河南好人”称号。

  宋集镇袁坡村爱心人士王耀武出资10万元为家乡修路;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艾喜勤,对待每个孩子视如己出;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敬营辉出资建设小游园,带领群众致富传美谈……一个个好人、一群群先进典型用奋斗擦亮人生底色,书写最美最新篇。

  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侯公涛表示,推进移风易俗,全县上下将继续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发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氛围,为乡村振兴增添文明底色,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在西平大地点面开花、蔚然成风。(西平县文明办)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26 23:30:25